吃藥過敏禍首 長庚找到了!
更新日期:2008/11/26 08:20
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國內雖已實施藥害救濟制度,但迄今占每年補償金額最大宗的「史帝文強生症候群」 (Stevens-Johnson syndrome),這個致命謎團多年未解,直到最近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鐘文宏才解開。研究發現,因藥物引發人體免疫反應,釋放大量的顆粒溶解素,這種毒性蛋白就是造成皮膚、黏膜細胞死亡,甚至引起器官衰竭的禍首。
由鐘文宏和中研院、陽明大學所組成的研究團隊,最近找到史帝文強生症候群的關鍵所在,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長陳垣崇指出,鐘文宏的重大發現,除有助史帝文強生症候群的臨床治療外,由於它與骨髓移植所造成移植物抗宿主反應的機轉相似,未來也可應用於其他T 細胞的自體免疫疾病,應用潛力無窮。
所謂史帝文強生症候群,鐘文宏解釋,這是一種皮膚急重症疾病,患者因特殊體質在服用藥物或病毒感染後會出現發燒、全身皮膚、黏膜起水泡及潰爛,嚴重有如全身燙傷,一旦未及治療,死亡率高達40%,即使幸運存活,也可能眼睛黏膜粘黏,不少人因此失明。估計全台每年約有2、300名患者不幸罹病。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國內藥害救濟通報系統,引發史帝文強生症候群的藥物,以抗癲癇藥物卡巴氮平(Carbamazepine)及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和降尿酸藥物 (Allopurinol)最為常見,部分抗生素及國人常吃的中草藥,也有可能出現嚴重的藥物過敏反應。
直到2004年,鐘文宏首度證實史帝文強生症候群的患者,和人類白血球抗原基因型「HLA-B*1502」具有強烈相關,該研究論文登上了「自然」期刊。衛生署據此因而要求使用上述抗癲癇藥物之前,應先檢測基因型態,去年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也因此跟進。
最近,鐘文宏進一步從病人的水泡病灶,找到大量的顆粒溶解素,接著他把純化的顆粒溶解素打入小鼠皮膚內,也同樣引起皮膚水泡與壞死反應。他表示,人體的T細胞或自然殺手細胞在遇到外來病菌或惡性腫瘤細胞時,其實也會出現顆粒溶解素,這是人體自然的生物防護系統,但由於藥物刺激免疫細胞卻極度失控,反而大量釋放到細胞外,擴散到全身,造成皮膚、黏膜細胞的死亡,甚至引起器官衰竭。
因此,這項研究不僅解開毒殺細胞自體免疫反應傷害人體之謎,也為此病症找到關鍵的治療標的。鐘文宏說,未來臨床可開發檢測顆粒溶解素的快速檢驗試驗,並研發中和抑制性抗體作為治療藥物,讓不幸罹患史帝文強生症候群的患者可望獲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