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染色體研究 獲諾貝爾醫學獎

更新日期:2009/10/05 17:59 楊舒婷

【台灣醒報記者楊舒婷綜合報導】今年諾貝爾獎醫學獎,頒給三位美國一同研究保護染色體的端粒的科學家,其中更有兩位為女性!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伊利莎貝•布萊克伯恩(Elizabeth Blackburn)、美國麻州的椰克•史頌史塔克(Jack Szostak)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卡蘿•葛瑞德(Carol Greider)等人,他們以研究染色體端粒(telomere)以及端粒酶(telomerase)如何保護染色體,進一步了解人類細胞老化以及致癌機制,而獲此殊榮。(這種無助於治療癌症與人類老化的研究,居然也能拿到諾貝爾獎,只能說是西醫學當道才會出現的笑話。我敢保證如果有一天當這三位所謂的科學家得到癌症時,還是要找我來治療的。否則這三人還是會死於癌症的。)

回溯這幾年的諾貝爾獎醫學獎得主名單,都和基因、病毒研究很有關係。如2008年,由三位號稱「病毒獵手」的科學家共同獲得,依序為德國的生物學家哈拉爾德•楚爾•豪森(Harald zur Hausen),和法國的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Francoise Barre-Sinoussi)和呂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基因的研究是最沒有用的研究,只會讓西醫師有更多的藉口來說明許多無法治療的疾病,並不是他們的過錯而已。西醫當遇到無法治療的疾病時,就會推說是基因問題引起的。)

2007年由美國的史密西斯(Oliver Smithies)、卡沛奇(Mario R. Capecchi)與英國的伊凡斯(Sir Martin J. Evans)等三位科學家共同獲得。三位科學家發明「基因標的」技術,並以這種技術創造出「基因剔除小鼠」(knockout mice),因而得獎。(這種改變自然生態的研究,只會給人類帶來災害,結果現在卻被鼓勵來做。)

2006年由研究如何控制細胞內遺傳資訊流動的美國科學家懷爾(Andrew Z. Fire)和梅洛(Craig C. Mello)共同榮獲此殊榮。兩人進行線蟲實驗時發現一種稱為「核醣核酸干擾」的機制,可望運用於愛滋病、癌症等病毒防禦。(癌症也可以被說成是病毒,真是在誤導民眾。)

2005年由發現導致胃炎、胃潰瘍細菌的澳洲科學家巴里•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和羅賓•沃倫(J. Robin Warren)共同得獎。(這種研究也可以得獎,我想是因為當年想發講,卻沒有其他好的研究,所以很勉強的發吧。真正能治好胃炎與胃潰瘍的是中藥,絕對不是抗生素。)

截至2008年,已頒發99座諾貝爾醫學獎,有九屆從缺,領獎人則累積至192名。最年輕的得獎人是1932年32歲得獎的班亭,以發現胰島素而得獎;最年長的得獎者為1966年87歲發現致癌病毒的羅斯。明日至12日,也將依序頒發物理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與經濟學獎。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方網站)

評論

    這種對人類完全沒有貢獻的研究,也可以被鼓勵,真是錯誤的醫學研究方向,西醫學至今仍不知道多數疾病與癌症的真正起因,因為西醫學是站在樹林中看樹木的一種醫學,從沒有站在樹林外面看看,到底是什麼環境因素造成樹林長成這樣的,也因為這樣,所以西醫學都是昨是今非的醫學,一直在做校正中,現在校正後,明天可能又需要做再次的校正,這種醫學讓人何去何從呢?

    中醫學將各種疾病的致病原因與治療方法都已經簡化到人人都能學的階段,只要陽氣足,就不會有陰實的現象,只要體內環境被改變病毒就無法生存,這種簡單的道理,西洋人卻沒有發現,請問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如果一位醫師不知道胃炎的病毒是因何而來的? 光是使用抗生素去將病毒殺死,不但會讓病毒產生抗藥性,而這種作法只能緩解一時的症狀,如果胃中的環境沒有做出改變,那同樣的病毒必然會再次來襲的,這是Common sense對不對,同樣的道理大家來依此類推,就可以知道,西醫學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一種醫學,這種惡性循環的結果必須被改變,否則人類將因為西醫學的繼續發展而出現更嚴峻更無法治療的疾病,以後只要一個感冒就會出人命,這不是言過其實,而是已經在發生中的事實。

漢唐中醫 倪海廈謹記於2009年10月06日

Hit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