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含藻類毒素 隱藏肝癌危機 

【聯合新聞網 記者薛荷玉/報導】

國內水庫首次驗出藻類產生的「肝毒素」(Cylindrospermopsin),長期飲用將累積在人體的肝、膽等臟器中,增加罹患肝炎、甚至肝癌的風險。長期研究水庫中微囊藻等藻毒的成大環境工程系教授林財富,接受環保署委託進行國內水庫水質調查結果顯示,本島及金門的水庫中都檢出了肝毒素。

環保署委託林財富進行的水庫藻毒調查,在去年就查出國內27座水庫中,即有半數以上,即14座檢出號稱「水庫殺手」的微囊藻(Microcystis);之前的研究也顯示國內九座水庫檢出了微囊藻毒,且曾文及牡丹水庫原水中的微囊藻毒含量,還超過了WHO世界衛生組織的安全標準──每公升1微克;在金門的水庫中,還檢出神經毒素(anatoxin),長期飲用含這種慢性毒素的自來水,可能會造成神經麻痺。

最新研究則顯示,除了神經毒素之外,國內水庫中還出現了肝毒素。林財富表示,除了微囊藻之外,柱孢屬也會釋出肝毒素,他去年下半年在本島及離島共10座水庫進行的調查發現,包括金門及本島在內的水庫,都發現了肝毒素的蹤跡,但其濃度到底有多高,還有待進一步進行定量分析。

研究指出,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屬於環多胜←的一種,其藻毒特性是會引發累積性的肝臟、膽囊毒素;至於肝毒素及神經性毒,則屬於生物鹼毒素類,其中肝毒素不但是累積性的肝臟毒素,根據美國環保署研究,老鼠體內肝毒素濃度達每公斤200微克,就有半數老鼠會因而死亡。

至於水中的肝毒素能否經由自來水淨水程序去除?或如何去除?林財富表示,都有待進一步研究。

此次水庫水質調查期間,適逢去年豪雨、颱風不斷,水庫水量豐沛,因此,微囊藻及藻毒的濃度都比前年枯水時調查的結果要低,但在牡丹及曾文水庫的表面水中,都驗出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警戒建議值──每毫升2000個的高值,最高甚至測出10528個,是世衛警戒值的5倍以上,但所幸進一步進行藻毒素檢測時,其濃度尚在世衛組織標準──每公升1微克以內。

目前世衛組織尚未針對肝毒素訂出標準,但曾發生一百多位洗腎病患因藻毒死亡的巴西,則以法規規定肝毒素在每公升飲水中的濃度不得超過15微克;紐西蘭的暫行標準則更嚴格,每公升不得超過1微克,以保障國民健康。

評論

   這又是一種轉移目標的手法,這些專家們怎麼不去多多研究西藥裡面所含有的肝毒素有多嚴重,真正造成肝癌的肝毒素是來自西藥與維他命A,這些肝癌殺手每天都在污染人體,他們怎麼不去研究呢? 因為他們想轉移人們的注意力,於是得到肝癌的病人就去責怪藻類,不會去怪西藥與維他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