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與肝癌(只給人紀班同學做參考,外人請勿觀看)
01/29/2007,週一,男,62歲,白人,初診,病歷上他寫著他得到肝癌,肝硬化,C型肝炎,有糖尿病20年以上,慢性胰臟炎等等,加上右腳底有一個傷口約一年以上都沒有收口過,現在已經是很嚴重的化膿了,西醫告訴他必須截肢才行,讀者認為西醫可治嗎? 我告訴人紀班的同學我跟他之間的有趣對話,也讓大家增長些見識,看看西醫藥有多爛。
我問他 : [ 你的腳感覺是熱的還是冷的? ] 他轉頭看看他太太說,我曾經告訴過我太太我感覺腳裡面的骨頭非常寒冷,但是很奇怪的是我太太摸我的腳卻說沒有感到冷,反而感覺是溫熱的,我看他的臉上雙頰部位呈現出潮紅色,心裡就已經知道這就是傷寒論裡說的 [ 熱在皮表,寒在骨髓。]
我再問他 : [ 你感覺腳痛嗎? 還是麻木嗎? ] 他說從右腳底到右膝蓋下的陰凌泉都很痛,而且有水腫,腳底的傷口一直在化膿,而左腳小腿以下都是麻木的,有一點腫,這就是傷寒論中的四逆湯證,黃帝外經談到骨有三陰之說,依照我過去的臨床經驗,這種腫到膝蓋之下就是病已經到人體最深之處,也就是到了陰之極處,如果病人體內陽自行回頭的話,就表示此人會痊癒,但是不回頭的話必死,我看此人的陽是無法自行回頭了,他將面臨台灣前總統蔣經國先生一樣的死法。
我再問 : [ 你的睡眠如何? ] 他說 : [ 失眠,長期以來品質都非常差。 ] 這是肝臟生病的一種訊號,當你有睡眠的問題時就應該立刻去找優秀的中醫來治療,千萬不可以錯失良機,病人已經到此階段,我也不忍心再給予苛責,我告訴同學們,此人之所以會得到肝癌,根本原因就是他迷信西醫藥所造成的後果,剛開始時是得到感冒,於是去吃無效又害人的抗生素,因而造成感冒病毒更深入體內,當病毒進入肝臟以後,西醫一查到就判定病人得到C型肝炎了,加上長期吃西藥控制血糖,因此肝臟的負擔加重,終於得到肝硬化,然後肝硬化西醫藥更法無治,於是演變到肝癌,這就是他肝病的發病過程。
我問他 : [ 你喝咖啡嗎? ] 他回答說 : [ 這是他的嗜好之一,他一天規定自己一定要喝三大杯咖啡才過癮。] 再問 : [ 你吃甜食嗎? ] 他說 : [ 這是他的最愛了。] 我要求他立刻停止,因為這就是他的慢性胰臟炎的來源,他的飲食習慣如果是對的,為何今天他會得到如此重病,而我卻沒有呢? 這就表示我的飲食習慣必然是對的,他的必然是錯的,這是用Common sense就可以判斷出來的,要治療這病的醫師,如果不知道此病的成因,又如何能幫助病人呢?
我繼續問他 : [ 你的大便正常嗎?] 他說很正常,目前是一天一次大號,為什麼我要問病人的大便? 因為傷寒論的厥陰篇中提到,陰陽決離時如果病人下利或吐不止者,死,因為病人陽已經將絕,無法固陰,於是病人出現下利、吐不止這是陰將絕的現象,如何知道陽絕到盡頭了,此時就是問大便,一問就知陽已經絕到什麼程度?中醫可以用此來判定病人的生死? 或還有沒有救等。
我再問他 : [ 你的胃口好嗎? ] 他說 : [ 沒有胃口了,不感到餓。] 這是胃氣將絕的現象,表示病一直在惡化之中,這就是前醫之過了,如果西藥有效的話,為何會如此呢? 我再問 : [ 你口渴嗎? ] 他回答說 : [ 不渴。] 同學們請注意在這麼簡單的問答中,其實隱藏了我很重要的診斷在內,按照傷寒論的辨症法則,如果重病之人被醫師治療之後,病家如何才能知道病情是好轉了?還是更惡化了? 由於重病之人必是裡寒很盛之人,當出現裡寒持續加重時,就表示病情是在繼續惡化之中,而裡寒重之人是不會口渴的,因此當病人服藥之後產生口渴,這就表示病人的陽氣回頭了,表示病人有救,如果服藥後半夜因為肚子餓而醒過來,之後就胃口大開,一直變好,這就是胃氣恢復過來,表示回到健康是指日可待了。因此我治療這類的病人時,最喜歡聽到的就是病人說肚子餓了,或是說口渴了。
我問他 : [ 你有做過血液檢查嗎? ] 你可知道你的膽固醇有多高? 他太太此時就很得意的說她先生的膽固醇是167,很正常,結果她當場就被我罵一頓,我告訴她如果吃了我開的藥後,這壞膽固醇越來越高,就表示癌症正在恢復之中,如果越來越低,就是病情在持續惡化之中,她傻在當場。
診斷完後開完處方我站起來時,觀察到病人連站起來都有困難,這是腎陽已經很少的症狀,此病人因為迷信西醫藥才會有今天的惡果,現存世界上長壽的人瑞,通通都是出生在沒有各種疫苗與抗生素與各種控制性的假藥,害人最深的各種維他命等等,由於取得食物的辛苦,那種艱辛的生活環境反而造成人人都長壽,人類只要沒有西醫的內科學與西藥廠存在的話,眾生必然都是會長壽的。
人紀班同學看完我這樣分析病情後,我相信大家心中已經有一個很好的處方出現了,現在我全心全力的在完成金匱的書籍教材,希望暑假上金匱時同學們就可以拿到這本初稿,也因此我無法時常寫診療日誌給大家看,實在是太忙了無法抽身,人紀系列最後一部份就是金匱,我一定要將我認為是最好的中醫知識傳承下來,給真正有心學好中醫學的青年學子們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