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

病例一:李**,男,高雄市人,60歲。

初診99/1/47天藥),續診1/1214,2/1114,3/914)。

症狀:自覺氣上衝時,手抖,頭暈,嚴重會仆倒,納可,大便一日一行,便質可,小便色清,頻尿,記憶差,重語,西醫診為癲癇,有服西藥,舌紅苔薄白,口渴。

左右脈皆浮緩緊。

 

初診科中處方:小建中湯9、牡蠣1.5、龍骨1.5、澤瀉1、茯苓1,其它診大約都是此主方的加減。

 

記敍:二診時其妻子說,他們是擺攤的,以前他老公到對面馬路時,如果發作會呆若木雞,這時她就必需請她小嬸幫她看攤,自己過去把先生扶過來,可是這次,她正要請小嬸看攤,先生自己就走回來。發作時間少很多。而最近的一診,自述已不再發作,所以1/12後,藥只吃早晚,當作保養,今日拿藥也是保養用。

 

病例二:王**,女,高雄市人,7歲。

初診98/10/3,續診10/9162430,11/4142027,12/04111830,99/01/091627,2/4122027,3/1019

初診症狀:癲癇,服西藥中,但一星期發作二三次,因長期服西藥副作用,半身會傾斜,雙足漸無力,納可,大便一日一行,便硬如羊屎,舌淡紅苔薄白潤,發作時手足拘攣,流涎,小便色淡黃。

左右脈:稍浮、緩。

初診科中處方:小建中湯8麻子仁丸3茯苓1.5白朮1.5。水藥:藜蘆2,生甘草1,三碗煮一碗,頓服,三帖。二診,沒有吐,劑量不夠,加重,藜蘆3,生甘草27帖),每天服。之後開始吐,吐後,倦怠,頭暈不適,想睡,睡後這些症狀即失。

近日之診,藜蘆3錢,生甘草2錢(1帖),一星期吐一次,已不再發作。其它初診的證狀,早就不見了。

 

記敍:

患者初來診時,左足常無力而跌倒,所以臉部常見瘀青,坐的時候,身體會不自主傾斜抖動,在西醫認為是小腦所引起的,但電腦斷層並未發現任何問題,西醫也不知如何,而且藥物也不能控制,負責復健的醫師,也停止復健,因為怕出事。之前有朋友推薦,故轉而求診中醫。在中醫的治療下,情況變得很好,不僅手足拘攣的發作沒有再出現,若有發作也只是輕微的眼及唇部抽動,時間很短。也因為越像正常人,所以學校有打算停止個別的特教師(癲癇患者都配有單獨的特教師),經家屬異議才沒有取消。在319日的這一診,小妹妺說:「陳醫師,求求你,可不可以不要再用吐了。」我說:「好,我們改二星期一次,若是沒有輕微的發作。我們改三星期。甚至一個月,都可。」其實上星期的吐藥,喝完已經沒有吐的反應了,應該腦中痰涎去的差不多了,而且也沒有發作。

 

在治療癲癇的患者,飲食上要禁止生冷甘甜的寒濕食物,如水果。因為小妹妹有一天一餐吃了三顆柑橘,而引起輕微發作。

 

病例三:林**,男,21歲,嘉義縣人。

初診:12/8,續診:12/1522,1/519,2/223,3/16

初診證狀:發作時會吐涎、手指拘攣、猝倒,因而導致左肩習慣性脫臼,納可,講話多時會流口水,眠可,大便一日一行,便泄,小便色淡黃,舌紅苔薄白。

左脈:浮緩緊,右脈:浮弦緊。

處方:小建中湯8克,吳茱萸湯3克,續斷1克,澤瀉1克,半夏1克(一日量)。三餐飯後服,七天份。水藥:藜蘆3錢,生甘草2錢。五帖,三碗煮成一碗,早上食前服。若不吐,合一帖半成一帖。煮法同前。

近日之診:已不再發作。從2/2起,已改一星期吐一次。

 

記敍:

患者有一次(2/2-2/23之間)吐後即發作,而且一天有二次發作,家屬不解問之,我說這是正氣欲趁藥力,以袪膠阻之邪,這是好的現象。果然,往後服吐藥,原本都是要2-3小時才會吐,現今1小時就吐了,而且吐的很順,吐的時間也變短了。自那次之後,從未發作。

後記:感恩師父的法施,因為在師父處的臨床跟診,所以才能了解及使用藜盧這藥物,使病人免於西藥的毒害,進而病情進步,病家也得以安心,這就是佛家所謂的無畏施吧!

 

弟子陳醫師報告至此

 

Hit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