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憂鬱!系列專題 少了心理師 日子會更好?! 
【中時電子報 】
☉方可(中壢讀者)現代人的問題多元、複雜。
各種身心症、精神官能症常會不自覺的來糾纏。
大約在五年前,因為婚姻觸礁,家庭生活產生重大變革,讓我處於極度焦慮、憂慮,因而踏上心理治療之路。
轉眼間,五年過去了,而今我的焦慮、憂慮也大半被清除,也就說心理治療對我是有效的。
但現在我要表達的是:心理治療雖然是有效的,可是我是否需要用漫長的五年來做治療?這是值得存疑的。
自覺病情已痊癒 為何還要再治療?我的療程前兩年是在醫院做的,後三年則是到醫院心理師所成立的心理中心做治療,以自費方式給付醫療費用。
每做一次治療結束,當場就以現金付費。
接受治療就需付費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大約一年的自費治療之後,我覺得自己已大部分痊癒,可以不需再做治療,可是心理師仍持續不斷的鼓勵我做治療,而我自己也不好意思拒絕心理師的邀請。
這其中的心理過程是百味雜陳的,因為我自己也有一點害怕,如果沒有心理師的陪伴,是否有信心面對未來的種種變數,何況心理師如此的盛情邀約;另一方面又有一種聲音告訴我,治療總該有個療程,而接下來每次的治療,總覺得無關痛癢,是否有必要再花時間與金錢做治療呢? 與心理師生口角堅決踏出治療室就在這種躊躇、猶豫不決的心理掙扎下,我又持續做了一年的治療,最後因有次與心理師發生不愉快的口角衝突,我勇敢堅決的踏出心理治療室。
起初心中不停的懷疑自己處理不當,破壞了和心理師的長久關係,但過了一段時日的沉澱之後,我如釋重負,坦然面對自己,也認同自己的做法,我感謝自己的決定,讓自己能勇於面對未來。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問題困惑著你,我想我的經驗可以做參考。
總之,在心理治療過程中,不要不好意思提出自己的想法與要求,如果你的心中告訴你治療出現了某些變化,你覺得該結束治療,那就該勇敢的說出你想說的,做你想做的,以免浪費金錢和時間。
少了心理師,日子也許會更好。

評論

   這篇報導非常正確 , 所謂心理師根本是騙局ㄧ場 , 這是想賺錢的人所製造出來的一種方式 , 我們只要有健康的身體 , 再多與大自然接觸 , 多與好友相往來 , 心情自然很好 , ㄧ天到晚吃西藥來控制血壓血糖 , 來止痛消炎等 , 你的人生受到別人的牽制 , 當然活得沒意思 , 找心理師還不如多跟好友相聚來得有效 . 目前許多美國的所謂抗憂鬱藥如Prozac , Zantac , Zolloff等吃了以後不單是副作用很大 , 而且吃的目的是本來想希望能預防病人去自殺的 , 事實的結果卻相反 , 反而造成本來不想自殺的病人很快樂的去自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