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女性乳癌轉肺再轉腦 選對治療團隊可望復原

更新日期:2009/07/22 13:11 【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一名34歲罹患一期乳癌患者,經局部切除及化療放療後,回歸工作崗位,追蹤發現癌細胞轉移至雙側肺部,又進行開刀及化學治療,後來癌細胞轉移至右側胸壁及三處腦腫瘤,造成患者腦壓急遽升高、雙眼失明、意識不清,經腦部放療及第三次化療,半年後再度惡化,經歷20餘次、每次3周的化療及標靶治療,但是患者卻因全身劇烈抽筋、兩眼上吊、意識不清而求診,經醫療團隊控制腦壓及積極治療後,患者雙眼已經可看見50公分內物體,意識清醒,醫師評估只要再花些時間持續治療並配合復健,相信患者復原指日可待。(這些西醫居然敢說這位病人恢復正常是指日可待,如果此人真正的好了,我將終生替西醫做免費宣傳。)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署立雙和醫院腫瘤內科賴基銘主任表示,癌症末期,不是宣判,而是挑戰;挑戰醫師不放棄任何一位病人的決心,也挑戰著患者及家屬對於存活下來的堅持與勇氣。許多腫瘤患者及家屬對於高價的標靶用藥都有一定程度的迷思,賴主任表示,健保有給付的第一線化療用藥對於30-50%的肺及大腸癌的患者或60-70%的乳癌患者都有相當的療效,醫師在選擇用藥時,通常都會依患者病情需要開給適當的藥物,患者及家屬不需陷入「高價藥物療效就比較好」的迷思中,配合醫囑、循序漸進地投藥、不放棄治癒希望,並且信賴專業的治療團隊,便能將病情控制在一定程度。

    中研院院士、雙和醫院癌症中心彭汪嘉康主任表示,癌症中心的成立,是為了讓各部位腫瘤及各種期別的每一位癌症患者,都能得到專屬治療團隊的專業照護,由於腫瘤治療必須是人性化的照護,並提供生命的最大關懷,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需要所有醫事人員的團隊合作才能得以落實,一個良好的腫瘤治療團隊應包含醫師、護理人員、心理師、營養師,及其他相關人員,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全程、全家的醫療照顧理念,為病患提供最合乎人性的醫療服務,協助患者生命中最艱苦的階段,能得到最好的支持與關懷。(此人說的都對,唯一不足之處就是沒有提到中醫藥可以幫助乳癌病人,延長其壽命。)

    彭汪嘉康院士表示,集合台北醫學大學、北醫附醫、萬芳醫學中心及雙和醫院「一校三院」的菁英,整合全體力量建構台灣及國際一流的雙和醫院癌症中心,以提升現有正統治療的效果、發展整合醫療及輔助療法為目標而邁進,治療團隊包括腫瘤內科、血液腫瘤科、腫瘤外科、神經腫瘤外科及婦癌專科,以全方位治療為患者健康把關,未來將積極推動癌症預防及篩檢,並以開創及提倡腫瘤新興療法為最大目標,讓國人健康更上一層樓。(任何治療只要對病人有利的我就支持,看到這些醫師說的話,似乎很能幫助到病人,希望是真的。)

評論

    這篇報導很讓我驚訝,因為這些醫師居然敢說讓乳癌病人可望復原,如果他們真的有這種能力,我絕對替病人感到高興,但是我很懷疑他們真的能夠做到這一點。按照他們的作法,仍然是無法脫離西醫藥的傳統作法,就是開刀化療,與放射療,還有所謂標把藥物,已經有許多婦女是因為這些過渡的治療而死亡,並不是因為乳癌而死亡的,現在他們居然說可望讓病人復原,我真的無法相信,我要看看他們到底真的能替病人作多少?

    這篇報導中的西醫是集合一校三院的西醫群來做的治療工作,我們中醫只有一人來做,跟西醫比起來的確是人單勢孤,好可憐啊。

漢唐中醫 倪海廈謹記於佛州2009年07月22日

Hit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