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黑便 「代誌大條」 胃戒指狀細胞癌

          呂先生(化名),最近老解黑便,因此到腸胃科求診,醫師詢問病史及理學檢查,進一步作胃鏡檢查,發現胃竇部分有潰瘍型病灶,加作切片化驗,病理報告為戒指狀細胞癌。醫師告訴他罹患了胃癌需要手術治療。呂先生不知何謂戒指狀細胞癌?到底代表何種意義?胃癌病灶 多樣變化 .

  世界衛生組織將胃癌的病理組織變化分成五類:ぇ乳頭狀腺癌え管狀腺癌:癌細胞呈立方形或柱狀,以單層或多層細胞排列呈腺管。向腺腔內突起呈乳頭狀結構者稱為乳頭狀腺癌;不成乳頭狀者稱為管狀腺癌。此二種腺癌分化較好,手術後存活率較高。ぉ黏液腺癌:黏液樣的膠狀物質占腫瘤體積50%以上。お戒指狀細胞癌:癌細胞呈圓形,細胞質和細胞外有大量黏液分泌,細胞質內大量黏液將細胞核推至一邊,形狀像戒指,故稱為戒指狀細胞癌。呂先生所患胃癌即屬於此型。此型手術後存活率較差。か未分化癌:癌細胞呈圓形、體積小、細胞質少、細胞瀰漫成片。惡性度高,手術後存活率最差。以上雖分成五類,但一個胃癌病灶通常是多樣性的,所以是以主要型態為分類依據。每一種分類又依其細胞分化情況,分為良好分化、中等分化及分化差三種等級。

  日本胃癌分類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分類有點類似,也分為ぇ乳頭狀腺癌え管狀腺癌ぉ黏液腺癌お戒指狀細胞癌か分化差腺癌;雖然有腺體的分化或黏液的分泌,但腺體分化差,可分為實質型及非實質型。實質型是指腫瘤細胞成片分布,或可有淋巴球浸潤。非實質型則胃癌細胞呈腺胞、小梁狀或單一細胞浸潤。以上五類外,尚有較少見的鱗狀上皮癌,神經內分泌腫瘤。 腸型胃癌 預後較好 .

  比較常為歐美學者引用的是勞倫氏分類法,其在流行病學上也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主要分為二大類:ぇ腸型:腫瘤有明顯的腺體排列。え瀰漫型:腫瘤沒有明顯的腺體排列,如戒指狀細胞癌。另有同時具備此二型,屬於綜合型。本院胃癌病人腸型占50%,瀰漫型占43%,而綜合型7%(相關資料發表於腸胃與肝臟學期刊)。

  腸型通常與大腸癌的腺體相似,多見於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與萎縮性胃炎有關,鄰近胃癌之胃上皮細胞常有常化生與異生。瀰漫型的特徵是癌細胞瀰漫浸潤,而這些癌細胞呈單一細胞或是成小堆,而不呈腺體排列,瀰漫型胃癌多見於年輕女性病人。腸型胃癌的預後較瀰漫型胃癌的預後好。本院的資料顯示腸型胃癌的五年存活率65%,而瀰漫型胃癌為45%。

  閩氏分類法,則依癌細胞生長侵犯方式分成ぇ膨脹擴大型:其癌細胞以小結節方式生長、邊緣多半整齊。え浸潤型:其癌細胞多半以單一細胞或小腺體方式生長浸潤於正常組織之間,邊緣不清楚。閩氏分類法與勞倫氏分類法有相近之處。勞倫氏腸型多半屬於閩氏膨脹擴大型,而瀰漫型則多為浸潤型。

  這些組織分類法各有其優缺點,提供了我們對病人癌組織特性及預後的資訊,有助對病人的治療,但都不是單獨影響預後的因子。決定存活率主要在癌細胞浸潤深度、淋巴腺轉移個數及有無遠處轉移。

  (作者吳秋文為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主任)

評論

      這一篇洋洋灑灑的醫學報告暴露出西醫的最大問題 , 就是胃癌根本無法治療好的 , 如(本院的資料顯示腸型胃癌的五年存活率65%,而瀰漫型胃癌為45%。) , 西醫 一向貫用此存活率的數據 , 來想說服群眾 , 並且使用很細膩的方式來解釋疾病 , 不外是想告訴大家他們非常專業 , 他們才是專家 , 既然自認為是專家最了解胃癌那麼為什麼一個病人都治不好呢? 如果細膩的胃癌分析很有用 , 為什麼沒有談到胃癌從何而來呢? 以上的論文就看不到一個治好的案例 , 也看不到討論胃癌怎麼發生的,對我來說如此簡陋無用的醫學報告 , 實在是笑掉人的大牙 , 但是一般群眾卻是很無知的 , 西醫已經告訴你無法治的 , 也不知由何而來 , 愚昧的人依然前仆後繼的看西醫 , 而且勇往直前毫不後悔 , 死而後已 .

     目前我治療胃癌 只要沒有開過刀做過化療的,都會明顯好轉 , 我從未分五類胃癌 , 處方只有一個 , 療程約二星期就可以看到效果 , 我連病人都不須要看到 , 為什麼呢? 因為我知道胃癌自何而來 , 請參考(HT-7),如此快速的治 療 , 既不須要開刀 , 也不須要化學治療 , 完全沒有副作用 , 這就是中醫的好處 , 我相信好的中醫都可以做到 , 恕本人保留處方內容 , 以防不肖份子 , 藉機斂財 , 誤導大眾 .